自动化学院“六朝松∙智控论坛”—名家讲坛系列报告

发布者:赵剑锋发布时间:2025-02-20浏览次数:10

报告时间:2025年2月22日 周六上午10:00

报告地点: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心楼二楼209会议室

组织单位: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

邀  请 人:李世华教授,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


报告主题:数据驱动的复杂生产系统抗扰控制与批次运行优化


报告人简介:

        刘涛,大连理工大学教授,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2012 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,于 2006 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,2006 5 2010 4 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工系先后从事研究助理、访问学者、研究助理教授工作,2010 5 月至 2012 6 月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做洪堡基金学者。目前担任控制学科国际重要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副编辑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编委、ISA Transactions 编委、IEEE 控制系统技术系列会议-控制理论与应用(CCTA)编委、《控制工程》编委、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(IFAC)化工过程控制委员会委员、IEEE 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技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委员、中国过程控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委会委员。主要从事精细化工、制药、生物发酵等生产过程的实时检测、动态特性建模与参数辨识、模型预测控制、数据驱动控制、迭代学习控制、系统性能评估、红外光谱和图像在线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研制。在控制学科和化工过程控制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160 余篇,其中第一作者 SCI 论文46 篇,在国际知名 Springer 出版社发表 2 部英文著作,国内知名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表 1 部中文著作,申请 2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。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 2021 年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、2019 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、2017 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,荣获 2018 年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。

报告摘要:

        复杂化工生产过程难以建立准确机理模型,而且普遍存在由于添加原料和输出产品等引起的操作干扰、以及时变性负荷波动等,对闭环控制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。此外,时滞响应和执行器饱和约束普遍存在于实际生产过程操作和运行。本次报告根据我们团队近期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,介绍如何设计不依赖于系统建模设计数据驱动控制系统,构建时滞补偿器来预测无时滞系统输出响应和干扰响应,由此建立主动抗扰控制方法、基于经典 PI 控制器的系统设定点学习控制方法、以及批次运行优化方法。通过一些具体应用案例来验证说明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优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