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极科考研究学术报告

发布者:赵剑锋发布时间:2023-06-16浏览次数:1097

时间:20236189:00-11:15

地点: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心楼2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室

邀请人:张侃健教授

 

报告一南极昆仑站天文观测

时间9:00-9:45

报告人商朝晖,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,南极天文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,博士生导师,多次参加南极内陆科考,担任35次南极科学考察昆仑站队队长,在Nature上发表南极科考天文研究论文。

摘要:中国南极天文的发展已经历经10余年。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,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,有地球上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。报告将介绍我国南极天文的发展及南极天文的最新成果。

 

报告二太赫兹超导探测器及其应用

时间9:45-10:30

报告人任远,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支持,参加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,主要研究方向为太赫兹高灵敏度超导接收系统及应用。

摘要:太赫兹及中远红外频段汇聚了超过50%的宇宙各类天体辐射能量,并含有丰富的分子、原子及离子谱线,在现代天文及宇宙学观测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得益于高灵敏度超导混频器技术的发展,高光谱分辨率相干探测为宇宙生命起源、星际介质物质及能量循环、黑洞直接成像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。我国南极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地面太赫兹天文观测优良台址,也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学考察地。本报告将简要地介绍太赫兹高灵敏度超导探测器的研究现状,并介绍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内陆太赫兹观测实验的相关进展。

 

报告三极地气象观测四十年

时间10:30-11:15

报告人田彪,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研究所工程师,多次前往南北极、珠峰、祁连山、冬奥会滑雪场等高寒地区考察,参加35次、39次南极科学考察,并获得中国极地考察优秀队员称号,主要从事极区大气环境观测和评估研究。

摘要:讲述中国极地气象40年的发展历程,并介绍39次南极内陆科考大气环境观测方面的相关工作。